一、 Linux 目录说明
/root: 存放root用户的相关文件,root用户的家目录。宿主目录 超级用户
/home:用户缺省宿主目录eg:/home/spark/home/pengpeng
/usr:(unix software resource)系统软件共享资源目录,存放所有命令、库、手册页等
/opt: 第三方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。 习惯放在/usr/local/目录下
/bin: (binaries)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,所有用户都可以执行。
/sbin: (super user binaries) 保存和系统环境设置相关的命令,只有超级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命令,有些命令可以允许普通用户查看。(root)
/usr/bin: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,所有用户可以执行。这些命令和系统启动无关,单用户模式下不能执行
/usr/sbin:存放根文件系统不必要的系统管理命令,超级用户可执行
/tmp:(temporary)存放临时文件
/etc:(etcetera)系统配置文件
/proc:虚拟文件系统,数据保存在内存中,存放当前进程信息
/boot:系统启动目录
/dev:(devices)存放设备文件
/sys :虚拟文件系统,数据保存在内存中,主要保存于内存相关信息
/lib:存放系统程序运行所需的共享库
/lost+found:存放一些系统出错的检查结果。
/var:(variable)动态数据保存位置,包含经常发生变动的文件,如邮件、日志文件、计划任务等
/mnt:(mount)挂载目录。临时文件系统的安装点,默认挂载光驱和软驱的目录
/media:挂载目录。 挂载媒体设备,如软盘和光盘
/misc:挂载目录。 挂载NFS服务
/srv : 服务数据目录
二、命令
#清屏 clear
#命令提示符 [root@localhost ~]# # root当前登录用户 # localhost主机名 # ~当前所在目录(家目录) #
#命令基本格式 # 命令名称 [选项] [参数]
|
1.目录操作命令
#1.查询 ls [选项] [目录] #ll = ls -l
|


#3.切换目录 cd [目录名] #回到家目录 cd cd ~ #进入上级目录 cd .. #4.查看当前所在目录路径 pwd
|
2.文件操作命令

#2.删除文件或目录 rm [文件或目录] #选项 -f强制 -r删除目录 rm -rf [文件或目录名]
|

#3.文件复制 cp [原文件或目录] [目标目录] #选项:-r复制目录 -p连带文件属性 -d若原文件是链接文件,则复制链接属性 -a相当于-pdr
|

#4.剪切或改名 mv [原文件或目录] [目标目录]
|




#6.文件链接 #软链接 ln -s 被链接的文件名 链接文件名称
|


文件编辑vi/vim

#文件编辑vi/vim #1.命令模式 #gg光标移动到当前文档的第一行 #G光标移动到当前文档的最后一行 #dd删除/剪切光标所在行 #yy复制光标所在行 #2.输入模式 #i在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#o在光标所在处的下一个行输入 #esc退出输入模式 #3.底线命令模式 #:set number或:set nu设置行号 #:set nonumber或:set nonu取号行号 #:wq存档并离开 #:w存档 #:q!不存档离开 #ZZ存档并离开
|

#文件查看 #从第一个行开始正向查看 cat 文件名 #从最后一个行开始正向查看 tac 文件名 #从文件头部查看指定的行数,n表示行数 head -n 文件名 #从文件尾部查看指定的行数,n表示行数 tail -n 文件名 #浏览大文件 less 文件名 #b向下翻一页,d向下翻半页,u向前翻半页,y向前翻一页,q退出 more 文件名 #与less命令类似但是不能向前翻页
|
3.压缩与解压缩
#.zip .gz .bz2 .tar.gz .tar.bz2 #打包 #.tar
#zip #压缩 zip -r 压缩文件名 源文件/源目录 #解压缩 unzip 压缩文件名 [-d 目标目录]
#gz #压缩 gzip 源文件 gzip -r 目录 #解压缩 gunzip 压缩文件名
#bz2 #压缩 bzip2 源文件 #-k保留源文件 bzip2 -k 源文件 #解压缩 bunzip2 压缩文件名
#tar #打包 #-c打包 -v显示打包过程 -f指定打包的文件名 tar -cvf 打包文件名 源文件1/目录1 源文件2/目录2 源文件3/目录3... #解打包 tar -xvf 打包文件名 [-C 目标目录]
#tar.gz打包并压缩 #压缩 #-z表示在打包完成后使用gzip进行压缩 tar -zcvf 压缩包名 源文件/源目录 #解压缩 tar -zxvf 压缩包名 #tar.bz2 #压缩 #-j表示在打包完成后使用bzip2进行压缩 tar -jcvf 压缩包名 源文件/源目录 #解压缩 tar -jxvf 压缩包名
|
#上传下载 yum install -y lrzsz #上传 rz #下载 sz 文件
#rpm包安装 redhat package managerment rpm -ivh 安装包全名 #rpm包升级 rpm -Uvh 安装包全名 #RPM包卸载 rpm -evh 安装包全名
#yum在线安装 #搜索 yum search 关键字 #安装 yum install 包名 # 安装过程中自动回答yes yum -y install 包名
|
#jdk安装 # 显示现有jdk的RPM rpm -qa | grep jdk # 卸载openJDK rpm -evh --nodeps java-1.8.0-openjdk-1.8.0.181-7.b13.el7.x86_64 rpm -evh --nodeps java-1.8.0-openjdk-headless-1.8.0.181-7.b13.el7.x86_64 #解压缩 tar -zxvf jdk-8u181-linux-x64.tar.gz -C /usr/local #设置环境变量 vi /etc/profile # 在文件最后插入 export JAVA_HOME=/usr/local/jdk export PATH=$PATH:$JAVA_HOME/bin export JRE_HOME=$JAVA_HOME/jre export CLASSPATH=.:$JAVA_HOME/lib/tools.jar:$JAVA_HOME/lib/rt.jar # 生效profile source /etc/profile
#tomcat #解压 tar -zxvf apache-tomcat-8.5.43.tar.gz -C /usr/local #相对路径启动 ./startup.sh #绝对路径启动 /usr/local/tomcat/bin/startup.sh
#mysql #解打包 tar -xvf mysql-5.7.26-1.el7.x86_64.rpm-bundle.tar -C mysql #卸载自带数据库 yum remove mysql-libs # 因为mysql的依赖关系,依次按顺序安装 rpm -ivh mysql-community-common-5.7.26-1.el7.x86_64.rpm rpm -ivh mysql-community-libs-5.7.26-1.el7.x86_64.rpm rpm -ivh mysql-community-client-5.7.26-1.el7.x86_64.rpm rpm -ivh mysql-community-server-5.7.26-1.el7.x86_64.rpm # 获取mysql自动生成的密码 cat /var/log/mysqld.log | grep password # 登录 mysql -u root -p # 查看mysql密码全局参数配置 select @@validate_password_policy; #查看和密码相关的规则 show variables like 'validate_password%'; # 修改mysql参数配置 #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:密码强度检查等级,0/LOW、1/MEDIUM、2/STRONG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=0; # validate_password_length:密码最小长度,参数默认为8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length=4; # validate_password_number_count:密码至少要包含的数字个数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number_count=1; # validate_password_mixed_case_count:密码至少要包含的小写字母个数和大写字母个数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mixed_case_count=0; # validate_password_special_char_count:密码至少要包含的特殊字符数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special_char_count=0; # 修改密码 set password=password('123456'); #开启远程访问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*.* to 'root'@'%' identified by '123456' with grant option; #开启后,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;
#防火墙管理 #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# 关闭服务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# 重启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 # 查看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# 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# 开机禁用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
#防火墙命令 # 查看所有打开的端口 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list-ports # 永久开放 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add-port=8080/tcp --permanent # 删除 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remove-port=80/tcp --permanent # 开放端口区间 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add-port=8080-8082/tcp # 更新防火墙规则(开放端口后刷新一下) firewall-cmd --reload
|
三、系统管理
# cal命令查看当前日历,-y显示整年日历: cal # date查看当前日期 date
|
1.查看进程信息
ps (静态)
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,它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。
ps命令可以查看进程的详细状况,常用选项(选项可以不加“-”)如下:
| 选项 |
含义 |
| -a |
显示终端上的所有进程,包括其他用户的进程 |
| -u |
显示进程的详细状态 |
| -x |
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 |
| -w |
显示加宽,以便显示更多的信息 |
| -r |
只显示正在运行的进程 |
| 1、ps 命令用于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。 |
|
| grep 是搜索 |
|
| **例如: ps -ef |
grep java** |
| 表示查看所有进程里 CMD 是 java 的进程信息 |
|
| 2、ps -aux |
grep java |
| -aux 显示所有状态 |
|
top (动态)
动态显示进程【了解】:top~~
top命令用来动态显示运行中的进程。top命令能够在运行后,在指定的时间间隔更新显示信息。可以在使用top命令时加上-d 来指定显示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。

在top命令执行后,可以按下按键得到对显示的结果进行排序:

终止进程:kill
kill命令指定进程号的进程,需要配合 ps 使用。
使用格式:
kill [-signal] pid
# kil [进程号] 参数 # 例 kill -9 13636
|
信号值从0到15,其中9为绝对终止,可以处理一般信号无法终止的进程。
kill 9133 :9133 为应用程序所对应的进程号
关机重启:reboot、shutdown、init

四、Linux网络命令
wget 只下载【可能会丢包】
yum -y install wget

Yum 【下载并安装】
yum -y install vim 安装vim编辑器
yum search jdk 从软件商店里面搜索jdk的安装包
yum -y install xx 安装
五、Linux命令-用户、权限管理
#用户、权限管理 #查看当前用户 who am i #退出登录账户 exit #添加用户账号 useradd zhangsan -g g1 #设置用户密码 passwd zhangsan #删除用户账号 userdel -r zhangsan #切换用户 su lisi #查看用户 cat /etc/passwd #查看用户组 cat /etc/group #查看用户所在组 groups zhangsan #添加、删除组 groupadd g1 groupdel g1 #修改用户所在组 usermod -g 用户组 用户名 #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777 hello.java
|
查看登录用户:who
who命令用于查看当前所有登录系统的用户信息。

添加用户账号:useradd
在Unix/Linux中添加用户账号可以使用adduser或useradd命令,因为adduser命令是指向useradd命令的一个链接,因此,这两个命令的使用格式完全一样。

相关说明:
- Linux每个用户都要有一个主目录,主目录就是第一次登陆系统,用户的默认当前目录(/home/用户);
- 每一个用户必须有一个主目录,所以用useradd创建用户的时候,一定给用户指定一个主目录;
- 用户的主目录一般要放到根目录的home目录下,用户的主目录和用户名是相同的;
- 如果创建用户的时候,不指定组名,那么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和用户名一样的组名。
删除用户:userdel
| 命令 |
含义 |
| userdel abc(用户名) |
删除abc用户,但不会自动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|
| userdel -r abc(用户名) |
删除用户,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|
修改文件权限:chmod
chmod 修改文件权限有两种使用格式:字母法与数字法。
字母法:chmod u/g/o/a +/-/= rwx 文件
chmod 修改文件权限有两种使用格式:字母法与数字法。
1.1.1. 字母法:chmod u/g/o/a +/-/= rwx 文件
drwxrwxrwx


1.1.2. 数字法:
第一位:当前用户
第二位:同组用户
第三位:其他组用户
0:没有任何权限
1:仅有执行权限
2:仅有写入权限
3:有写入与执行权限
4:仅有读取权限
5:有读取与执行权限
6:有读取与写入权限
7:所有权限都有
r—4
w—2
x—1

1.2. 修改文件所有者:chown

1.3. 修改文件所属组:chgrp
